白癜风在什么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麦粒肿,顾名思义,长得像麦子一样的肿物,只是这个不是随便找个地方长就叫麦粒肿,是长在我们眼皮上的小肿物,实际上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针眼”。

这天门诊,我正给病人看病,进来一个同事,我瞄了她一眼,大概明白什么意思了,原来是眼皮肿了,找我瞧瞧。我说:“稍等会,一会给你想办法。”

等所有病人看诊结束,我把她叫进来仔细诊断。原来肿的是右眼上眼睑,整个红通通的,快要遮住整个眼了,局部发热疼痛。病史已经两天了,我想还好,没有化脓就好,正巧最近研究外科医案,这等疖肿小疾也不能小视。于是让她坐下来,细细问诊得知,最近头面部长痘痘好些日子了,也不见好,昨天右上眼睑开始红肿,自以为没事,清淡饮食了一天,没见好,反而加重成今天这样了。查看面部大约在阳明胃经的地方散发有几个红色的丘疹,舌淡红,苔薄略黄。脉右寸细滑,余无明显异常。再问饮食一般,无口干口苦,大便稍秘,睡眠一般,月经尚调。

此等小疾,如不注意,亦非善类,如何辨证快速取效呢?

若从红肿疼痛来看,自然是热毒,用清热解毒之法,我想大多数中医师很快就能想到的。用什么样的清热解毒之药呢?既然是皮肤疖肿,当然最好用清轻之品,因为肺主皮毛,其治在上焦,“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所以需要用清轻的花啊、叶啊来治疗,那么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五味消毒饮。

但是整个皮肤这么大,别处不肿,偏偏此处肿,这就需要进一步辨清病位的问题。如果只考虑到病在眼周,病位涉及肝,又或者根据中医五轮学说眼睑属于肉轮,归属于脾,病位还涉及脾。我想这样是不能解决大问题的。

那么我为什么还说需要进一步辨别呢?

《黄帝内经》有病机十九条之论,其实就说了几个问题,主要是关于病位关乎五脏的问题,病性关于寒热水火湿等问题。其中还有两条比较特殊,说的是病位上和下的问题。很显然这个病位在上与在下,病因病机是不同的,所以治疗方法也应区别对待。

回到这个病人,病位显然在上,而且是火毒,火毒往上走是自然之性,中医讲“火性炎上”嘛。在上的火怎么治呢?是用火郁发之吗?是用苦寒直折吗?还是引火归元?还是降(jiang)气降(xiang)火呢?

引火归元肯定不对,那个是用于虚阳上浮的,这个病人显然不是。苦寒直折呢,苦寒直折用于肺胃大实热所积之火,此患者胃纳一般,舌苔不厚,无口干口苦之患,显然腑内无积聚之火热。苦寒之药,质重而入里,用之必不对症。

火郁发之吗?

郁火才用发的方法。郁火又是什么?有人说那简单,不就是火被郁滞住了,这谁不知道呢!关键是你得先知道什么是“火”,“气有余便是火”,火是气有余,虚火一样也是气有余,只是相对的局部气有余。所以郁火的本质上是气郁。我们常说气郁化火,化火不化火,跟气郁还是有区别的,只是虽已化火,必然还是有气郁之表现在。此患者内外无形症可凭,所以透发郁火之品也不应用。

降气降火呢?

气有余于上,降气之药使其下,便是降气降火。用之于此,恰如其分。关于降气降火之药,可以读读缪希雍的《本草经疏》。

所以处方五味消毒饮加降气降火药加减。三子牛蒡子、车前子、青葙子降气降火,浙贝母开结降气,蝉蜕清轻浮透、清半夏降气散结,结开火才能降。这也是大部分降气降火药同时具有化痰作用的原因。

火升浊升,火降浊降,浊降终归中土阳明胃,故加苏梗、焦神曲、荆芥穗炭和胃安中,继以酒大黄通降胃阳排出浊气,用酒大黄而不用生大黄目的是有二,一为入上焦血分清解,一为取其缓,气降浊降于胃之后招。这是中医的治未病之法,也就是叶天士说的“先安未受邪之地”。病关乎眼睛之开合,用百合配合紫苏对应天地开合之性,此法源于《本草崇原》。处方如下:

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5g、大青叶20g、金银花20g

天葵子12g、牛蒡子15g、车前子15g、青葙子12g

酒大黄10g、清半夏9g、浙贝母15g、紫苏梗12g

焦神曲20g、荆芥穗炭10g、百合12g、蝉蜕15g

药入一剂,肿即退半,3剂药后已复如常。继服三剂巩固战果。

诊余思辨,此病虽小疾,要效如桴鼓,自当精益求精。

(诊余思辨录既往百余案例已经正式出版,扫码即可购买,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tongzia.com/wtzcd/1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