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变良田,移民变宜民
“小香薯占地30亩,预计10月份将迎来丰收,亩产量斤左右。”日前,记者走进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王家河村小香薯种植基地,村委会第一书记石小明和街道办、农业站工作人员正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查看小香薯长势,大家对农业种植信心满满。这正是30年来,王家河村村民誓将“沙地”变“良田”的美好回馈。王家河村位于道观河水库西端南北两边,南部与黄冈市团风县杜皮接壤,北部与道观河石寨村、桐子岗村相邻,是年由3个自然湾组建的一个行政村,约有60%的村民是道观河水库库区移民,全村人口人,98户,3个自然湾,3个村民小组,其中2个湾是从道观河水库迁移出来的,全村版图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山林面积亩,外出务工人数人,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和劳务输出。“我们村基础较为薄弱,多年来,村委会通过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引进业主发展农业种植等方式,将沙地变良田,蹚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移居到安居的奋斗路。”石小明告诉记者,早年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此区域常年受泄洪冲刷,土质以沙地为主,属于典型“沙窝子村”,农业种植极为不易。近年来,在村委会和村民努力下,大家靠肩挑、靠人抬,将泥土搬进了沙地,一方方“黄金土”就这样在王家河“安了家”,棉花、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也慢慢生根发芽,全村现有规模化种植小香薯30亩、水稻40亩、油茶亩、绿茶亩。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时间积淀,王家河村土质得到巨大改善,种植大户也开始将目光聚焦于此处。 “这一片小香薯是去年7月份引进的,借助国企联村契机,开展线上+线下销售模式,部分已预订销往武商量贩等大型商超,每年可拉动就业50余人次。”石小明表示,30亩农业种植对于一般农村来说面积并不算大,但对于“移民村”王家河村来说,每一寸土地都格外珍贵,小香薯的引进,已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既可以让土地发挥其价值,也可以带动村民增收。 “我是王家河的村民,年响应党的号召,从道观水库里面移民出来,搬到了新建湾,年的时候发洪水被淹了,最后就迁到了王家河村,现在种了两亩地,平时生活很充实,日子也比以前强多了。”61岁的村民高明辉坦言道,搬迁之前来实地查看时,这里还是一片沙地,当时有点抵触情绪,但在大家齐心努力下,王家河村现在已经建得很美了,沙地也种上了粮食,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近年来,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助力下,村庄开展了绿化、美化工程,年全村柏油路建成通车,群众纷纷点赞。如今,走进王家河村,成片的良田,宽阔平整的柏油路,整齐的农家小院,加上点缀其间的小景观,一派宜居宜业的新景象映入眼帘。“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将村里的20多亩荒滩进行改造,种植上粮食作物,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石小明表示,王家河村将在现有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耕地种植和山林特色农业种植,让土地变成了农民手中的“金钵钵”,激发移民搬迁地区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移民村成为真正的“宜民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tongzia.com/wtzcd/11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牛天津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郭玉凤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