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美食
宋词中的 meetfoodsinsongdynasty 美食 让我们跟随词人的脚步, 品味千百年前的美食~ 前言 对于中国人来说,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用吃一顿来解决,开心或者不开心,悲伤或者不悲伤,都会化为食量。 吃饭是天大的事,民以食为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摆脱饥饿的威胁,开始意识到有了粮食还不够,想要追求更上一层的享受。 于是人们用更多的时间、更从容的心思去琢磨饮食,研究烹饪,饮食也就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开始走出简单的温饱需求,而逐渐升华为有着更多精神享受的高级境界。 今天,就让我们带你一起享受一顿精神上的盛宴,来看看宋代的吃货们都在吃什么吧! 主食 红莲饭 ■■■ 翻阅史书,可以发现宋人吃饭,就有多种吃法:青精饭、蟠桃饭、红莲饭、玉井饭、盘游饭、二红饭、羊饭、煎鱼饭、荷包白饭、水饭…… 这些饭食各有特色,但都以米麦为主食,加入不同的蔬菜、肉类甚至水果,呈现出不同的风味。 朝中措 宋·范成大 身闲身健是生涯。何况好年华。 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 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 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 像所谓的荷包白饭,并不是我们现在所吃的荷包饭,指的就是用荷叶包裹的白米饭,带有荷叶的清香,而蟠桃饭则是将桃肉投入米饭中合煮而成。 宋代饮食的精良,来自宋人对饮食的用心。范成大词中所说的红莲香饭,也就是红莲饭。 在南方,以黍烧制成饭比较流行,在北方则多用黍酿酒或者蒸糕。黍,有白、黄、红诸色,其中红色的为丹黍米(也称赤黍米),在江浙一带称为红莲米,用丹黍米做成的饭,也就叫作红莲饭。 平日里有些闲暇,身体康健好年华,范成大在词里描绘的生活让人向往。 肉食 水晶烩 ■■■ 《菩萨蛮·水晶脍》 宋·高观国 玉鳞熬出香凝软,并刀断处冰丝颤。 红缕间堆盘。轻明相映寒。 纤柔分劝处,腻滑难停箸。 一洗醉魂清。真成醒酒冰。 养血益气 润肤清肺 水晶脍,系宋代名菜,当时在汴梁市肆中享有盛誉。是将切细的鱼、肉碎片配以佐料,经烹煮、冷冻后而成的半透明块状食品。因为透明如水晶,故有此称。 词中写水晶脍,好像还有解酒之用,称之为“醒酒冰”。这一称呼来自黄庭坚,因其醉酒之后,会把水晶脍三个字写成醒酒冰。 宋人可食用的水产品,有鱼、鳖、虾、蟹、蛤蜊等。在南方及东南沿海,水产类的菜肴屡见不鲜,但是对于北方的宋人来说却略微陌生了些。 北宋初年,京师东京的宋人尚且不知道如何烹饪一道美味的海鲜,且水产海鲜价格贵,常人无福消受。但中期以后,随着在东京为官的南方人越来越多,东京的水产品也登上舞台,价格开始降低,种类开始增多,吃法层出不穷,拉开了宋代水产菜肴兴盛的帷幕,这之中,又以鱼为盛。 肉食蒸蟹 ■■■ 《望江南·秋日即景》 刘辰翁 梧桐子,看到月西楼。醋酽橙黄分蟹壳,麝香荷叶剥鸡头。人在御街游。 秋天梧桐落叶下,菊花盛开,正是吃蟹好季节,翻开螃蟹底盖,连着把蟹背也一同剥开,蟹黄蟹膏饱满完好无损的呈现眼前,再蘸上早已准备好的调料,放进嘴里,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咀嚼,美景配美食,那般滋味着实难以形容。若再加上一个嫩荷叶包裹的麝香味鸡头,清香混合料香的味道扑鼻而来,吃货的盛宴简单而富有情趣。 素食 碧涧羹 ■■■ 《诉衷情·渔父家风醉中赠韦道士》 宋·苏庠 杖头挑得布囊行。活计有谁争。 不肯侯家五鼎,碧涧一杯羹。 溪上月,岭头云。不劳耕。 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 词中说“碧涧一杯羹”,说的其实是碧涧羹。所谓碧涧羹,用芹菜、芝麻、茴香、盐等制作而成,因为色清而味馨,犹碧涧,故有此名。 碧涧羹做法简单,但历久不衰。宋代诗人李弥逊把这道菜看成待客的佳肴,“青精饭熟思留客,碧涧芹香可献君”。一直到明朝,诗人高长洲还说“饭煮忆青泥,羹饮思碧涧”。宋代词人为什么喜欢呢?我以为大概是“既清而馨”的缘故。仔细品尝,会发现淡淡的酸味里,芹菜特有的清香格外诱人,其中又夹杂一两分芝麻馨香;最让人欣赏的,还是这道菜的汤色犹如山中碧涧一样悦人,格外雅致。 素食 脯青苔 炙青蒲 ■■■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苏东坡 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诗书与我为麴糵,酝酿老夫成搢绅。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不如蜜酒无燠寒,冬不加甜夏不酸。老夫作诗殊少味,爱此三篇如酒美。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 大家可能会想,青苔怎么吃。这种吃法只是在汉族失传了而已,但在傣族还流传着。就是在春天,采集江里岩石上的青苔,淘洗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串好。制作时,厚青苔用油煎,薄的以火烤。烤脆后,揉碎放碗里,倒上沸油,加盐搅拌后而食。而“煮豆作乳脂为酥”顾名思义就是以大豆制成豆浆和豆腐。乳,指豆浆;酥,指豆腐。 ■■■ 小吃 消夜果 “消夜果”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时期,并多次出现于南宋词人的作品中。 《青玉案·守岁》 薛泳 一盘消夜江南果。吃果看书只清坐。罪过梅花料理我。一年心事,半生牢落,尽向今宵过。 此身本是山中个。才出山来便希差。手种青松应是大。缚茅深处,抱琴归去,又是明年话。 依据宋《武林旧事》记载,当年的消夜果儿有细果、时果、蜜饯、糖煎及市食如十般糖、细沙团子、枣儿糕、蜜酥滴酥鲍螺、酥市糕、糖炒栗子、白果等诸般精美小食。 ——全是高热量的甜食!古人都不怕夜宵吃多了发胖,咱们怕啥?吃货们,走起! 小吃辛盘 ■■■ 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有关于“五辛”的记载: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 这里的五辛是指大蒜、小蒜、韮菜、云台、胡荽五类食品,五种辛菜杂和食之,具有辞旧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所谓“辛盘”,就是指辛类食品,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辛盘,也称为“五辛盘”。五辛广义讲是指五种辛辣(葱、蒜、椒、姜、芥)蔬菜,服食五辛可杀菌驱寒。那时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于一个盘内。 到唐宋时吃春盘春饼之风盛行,皇帝以春酒春饼赐予百官近臣,宋人陈元靓撰《岁时广记》称:“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以酒赐近臣。”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精致。 饮品 椒柏酒 ■■■ 《南乡子·除夜又作》 李处全 和气作春妍。已作寒归塞地天。岁月翩翩人老矣,华颠。胆冷更长自不眠。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但愿今年胜去年。 这首词是李处全的除夕夜之作,词中“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说明当时除夕饮椒柏酒是一种普遍性的习俗。 椒柏酒是椒酒和柏酒的合称,主要是指椒酒,即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浆,故称椒酒为椒浆。古代多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表示祝寿拜贺之意。 结语 无论是千年之前的宋人,还是如今奔走于路上的我们,对饮食的态度,往往带出对生活的态度。 宋人对于饮食有所研究,但他们所追求的从来不是山珍海味,更多的在于饮食之中的情趣。他们对于食物精细化和艺术化的追求,来自于物质基础的丰富,也来自于自己对于饮食之道的理解。 在中国的土地上,宋代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引领着中国饮食文化向前发展,今天的我们翻阅宋词,或许也能看到更多舌尖上的享受带给人们内心的滋味。 制作人员: 文案:代麓熙、田瑞滢 图片:孔彤彤、武晓琳 排版:马雅婧、曲铮 主编:孙艺萍 胡子女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tongzia.com/wtzcd/10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好好背方歌茯苓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