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叫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原产地中国,自华南至河北栽培甚广,可算是最常见的一种树了。可就是这种最常见的树,在古诗词中却有着广泛而又深刻含的义。

1丧偶之痛

梧桐,一种普通的树种,青干绿叶,枝干扶疏。相传梧桐雌雄异株,梧为雄,桐为雌,同生同死,因此,我国民间通常以梧桐来象征男女之间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忠贞爱情。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便化用了这一象征意蕴: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

东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然而,梧桐落叶早,“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古人深信“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由物及人,见梧叶飘零自然就会联想到生命的终结。因此,古人常以梧桐半死或叶落来象征爱情的零落。以梧桐象征丧偶,最早可近溯到枚乘的《七发》:

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

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

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

后人由此加以引申联想,产生了许多名篇佳句。贺铸在为其爱妻所作的悼之词中写道: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就是以清霜之后的半死梧桐象征丧偶之痛。作者与妻子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当贺铸要离开苏州时,痛感物是人非,满腹辛酸无处倾诉,只能哀叹:“你我一起来这里,怎么就不能一起离开呢?”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成为枝叶凋零的半死梧桐,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也经历了失伴之苦!留下的一半该是多么孤单、凄凉啊!

2离愁之苦

离愁别绪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古人常借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离愁的凄凉、悲怆。梧桐就是被运用得最为频繁的载体之一。

1、离人之思

求官远游是大多数古代文人都要经历的生活,这样,他们就不得不与所爱之人天各一方,由此就产生了许多抒发思念离人的作品。

思念离人已苦,立于黄昏中疏桐下思念更苦,夜深人静之时,听着窗外雨儿嘀嗒嘀嗒,一声声地滴在梧桐叶上,思念的人儿缠绕心中,思而不见,挥之不去,则苦不堪言了。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就刻画了这份极苦: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在华美的画堂之中,玉炉飘香,红烛堕泪,好像有意和愁思无寐的人过不去,偏将烛光投到她身上,使其更为难堪。涂在眉毛上的黛色已经稀薄,乌云一样的头发散乱不整,在那漫长的秋夜,怎么也不能入睡,只是翻来复去,深感枕冷衾寒!时序已是半夜三更,细雨正打在梧桐树上,此时此景,应是怀人最切,让人最难忍耐的时候。那一滴一滴的细雨慢悠悠地落在梧桐叶上,声音凄凉,催人泪下。雨,这个湿淋淋的灵魂,仿佛有意让思妇痛苦,极力折磨她,竟然“空阶滴到明”,人也愁到明,哭到明。是雨,亦是泪。雨声,亦是心声哭声。雨打在梧桐叶上,更是一滴一滴打在思妇的心上,浸透了思妇的心。“不道”,有不管、不顾、不考虑、不理会的意思,是说秋雨打在梧桐树上,发出凄凉的悲声,完全不顾思妇的内心痛苦。

自古以来,雨打梧桐就是表现愁思的一种方式。但是能把秋愁写得深入人心,把秋雨梧桐之悲凉凄清写得如泣如诉,应是集大成者李清照: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笔下的梧桐细雨,不是听,不是观,而是一点一滴地数,是一字一泪地诉说,这更让读者心颤。李清照把秋雨梧桐写绝了。

2、离乡之愁

秋天的萧条悲凉,极易使人产生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天涯游子,最难忍受的莫过于思乡之愁了!思乡之愁能使人断肠啊!离家千里,客居异乡的游子感到自己就像凄风苦雨中飘摇不定的梧叶一样。

在乡愁之苦中,去国之愁恐怕是最深沉、最凝重、最伤感的。去国之人归期遥遥甚至是无期!每念及此,怎不叫人肝肠寸断。把去国之愁与秋味体会得最深刻的当数李煜这个从帝王沦为阶下囚者,而那份浓浓的秋味,正是借助梧桐这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秋风萧瑟,秋叶飘零,秋月凄清,孤影无声!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萧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锁”住的究竟是庭院秋意还是作者的幽居之身?感到凄“清”的究竟是秋景还是作者的心?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3孤高之悲

梧桐高大挺拔,根深叶茂,为树中的佼佼者,自古被人看重。古人更是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它最喜栖于梧桐之上。《诗经·大雅·卷阿》记载: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梧桐可招致祥鸟凤凰,可见它是高洁的象征。我国古代就有凤凰非梧桐不栖的说法。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志趣高洁的人自然择明主而事。在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情况下,一些人则宁肯保持自己的高洁也不愿同流合污,于是以梧桐自比。虞世南高唱: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苏轼被贬黄州时有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梧桐前着一“疏”字,更显梧桐树孤高独立,东坡先生卓尔不群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贫士的失职之悲在秋风秋雨中真是愁煞人。然而在众多的树木中,诗人们独钟情于梧桐,只因梧桐是品性高洁的象征。

(图文来自网络编辑/七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tongzia.com/wtzjj/6162.html